1967年阿尔及利亚政变

1967年阿爾及利亞政變
日期1967年12月14日至16日
地点
结果 政變失敗
参战方
阿尔及利亚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 阿尔及利亚阿爾及利亞國家人民軍反叛軍
指挥官与领导者
胡阿里·布邁丁 塔哈爾·茲比里法语Tahar Zbiri

1967年阿爾及利亞政變是1967年12月14日至16日發生在阿爾及利亞的一場未遂政變。此次政變中,阿爾及利亞國家人民軍英语Algerian People's National Army參謀長塔哈爾·茲比里法语Tahar Zbiri上校企圖推翻阿爾及利亞總統胡阿里·布邁丁,但最終兵敗。[1]叛軍的坦克縱隊無力招架政府軍的空襲,使得政變很快就被鎮壓。[2]

背景

1965年6月,胡阿里·布邁丁通過政变推翻艾哈邁德·本·貝拉,成立革命委員會,自任主席兼总理。[3]1966年至1967年間,布邁丁與曾經的一些遊擊隊領導人以及國內的馬克思主義者之間的權力鬥爭日趨激烈。塔哈爾·茲比里上校參與了1965年推翻貝拉的政變英语1965 Algerian coup d'état,並因此晉升為參謀長,但數年以來他和布邁丁漸行漸遠。[4]

經過

1967年12月14日晚,茲比里上校率領陸軍部隊和兩個坦克營從謝利夫阿爾及爾進軍,一路上主要得到沙维亚人英语Chaoui people的支持。但茲比里的部隊在阿夫龍英语El Affroun附近的一條河邊被憲兵部隊封鎖,接著便受到了政府軍的空襲。[4]空襲迅速撲滅了政變,但同時也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直到1970年代末,當地仍能看到政變殘留下的坦克殘骸。[5]

12月15日,布邁丁總統罷免了茲比里上校,並在全國廣播中宣布:「不負責任的分子實施了明顯的不服從行為,他的冒險幾乎陷國家於危險之中。因此,我決定直接接管國家人民軍的指揮權。」12月16日,政府宣布最後一批叛軍士兵投降,並稱「被誤導的部隊」已經返回軍營。茲比里和其他叛軍指揮官則逃進了深山裡。[4]

餘波

1967年的未遂政變並沒有給阿爾及利亞政府帶來重大挑戰。政變後,布邁丁堅持集體統治的原則,宣稱他對阿爾及利亞有“直接和無可爭議的”領導作用[6][7],並迅速採取行動消除自己政治對手的影響力,組成了一個長期政治穩定的政府。[2]此外,他還解散了軍隊總參謀部,親自擔任許多參謀職責,從而大大鞏固了對阿爾及利亞軍隊的控制。不過,雖然布邁丁將國家人民軍的領導層排除在日常決策之外,但仍與軍隊指揮官保持密切關係,因為他需要軍官們的支持來維持統治。[8]次年4月發生了一次針對布邁丁的暗殺,但並未成功。[5]

參考資料

  1. ^ Times, Special to The New York. ALGERIA REPORTS CRUSHING REVOLT BY ARMY FACTION; Dissidents Led by Ex-Staff Chief 'Put Out of Action' as They Head for Capital BOUMEDIENE IS VICTOR President Takes Command of Forces When Former Ally Attempts a Coup. The New York Times. 1967-12-16 [2023-04-06]. ISSN 0362-4331 (美国英语). 
  2. ^ 2.0 2.1 Affairs, United States Congress House Committee on Foreign. Hearings. 1972: 195 (英语). 
  3. ^ 阿尔及利亚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4-06-13]. 
  4. ^ 4.0 4.1 4.2 Chin, John J.; Wright, Joseph; Carter, David B.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Coups D'état. Rowman & Littlefield. 2022-12-13: 41–42. ISBN 978-1-5381-2068-2 (英语). 
  5. ^ 5.0 5.1 Belkaid, Akram. Houari Boumediene's Algeria to the Rescue of Nasser's Egypt - June 1967, an Endless Six-Day War. Orient XXI. 2017-09-26 [2023-04-06] (英语). 
  6. ^ John, Peter St. Independent Algeria from Ben Bella to Boumédienne: I. The Counter-Revolu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The World Today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68, 24 (7): 290–296. JSTOR 40394141. 
  7. ^ Houari Boumedienne | president of Algeria | Britannica. www.britannica.com. [2023-04-06] (英语). 
  8. ^ Algeria The Military and Boumediene - Flags, Maps, Economy, History, Climate, Natural Resources, Current Issues,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Population, Social Statistics, Political System. photius.com. [2023-04-06]. 
1960年以来发生在非洲的政变
1960年代
  • 刚果(利)(1960)c
  • 埃塞俄比亚(1960)
  • 卢旺达(1961)
  • 法属阿尔及利亚(1961)
  • 索马里(1961)
  • 塞内加尔(1962)
  • 阿尔及利亚(1962)c
  • 达荷美(1963)c
  • 多哥(1963)c
  • 加蓬(1964)c
  • 阿尔及利亚(1965)c
  • 达荷美(1965)
  • 布隆迪(1965)
  • 刚果(金)(1965)
  • 中非(1965–66)c
  • 布隆迪(1966.7)c
  • 布隆迪(1966.11)c
  • 加纳(1966)c
  • 上沃尔特(1966)c
  • 尼日利亚(1966.1)c
  • 尼日利亚(1966.7)c
  • 刚果(布)(1966)
  • 达荷美(1967)
  • 加纳(1967)
  • 多哥(1967)c
  • 阿尔及利亚(1967)
  • 塞拉利昂(1968)c
  • 马里(1968)c
  • 刚果(布)(1968)c
  • 达荷美(1969)
  • 苏丹(1969)c
  • 利比亚(1969.9)c
  • 索马里(1969)c
  • 利比亚(1969.12)
1970年代
  • 莱索托(1970)‡c
  • 乌干达(1971)c
  • 摩洛哥(1971)
  • 苏丹(1971)c
  • 达荷美(1972)c
  • 加纳(1972)c
  • 摩洛哥(1972)
  • 刚果(布)(1972)
  • 卢旺达(1973)c
  • 上沃尔特(1974)
  • 乌干达(1974)
  • 尼日尔(1974)c
  • 埃塞俄比亚(1974)c
  • 科摩罗(1975)c
  • 苏丹(1975)
  • 利比亚(1975)
  • 尼日利亚(1975)c
  • 乍得(1975)c
  • 科摩罗(1976)c
  • 布隆迪(1976)c
  • 尼日利亚(1976)
  • 苏丹(1976)
  • 贝宁(1977)
  • 塞舌尔(1977)c
  • 苏丹(1977)
  • 乌干达(1977)
  • 安哥拉(1977)
  • 索马里(1978)
  • 科摩罗(1978)c
  • 加纳(1978)‡c
  • 毛里塔尼亚(1978)c
  • 毛里塔尼亚(1979)c
  • 加纳(1979)c
  • 赤道几内亚(1979)c
  • 中非(1979)c
1980年代
  • 毛里塔尼亚(1980)c
  • 利比里亚(1980)c
  • 几内亚比绍(1980)c
  • 上沃尔特(1980)c
  • 毛里塔尼亚(1981)
  • 冈比亚(1981)
  • 中非(1981)c
  • 加纳(1981)c
  • 塞舌尔(1981)
  • 中非(1982)
  • 肯尼亚(1982)
  • 上沃尔特(1982)c
  • 上沃尔特(1983.2)
  • 上沃尔特(1983.8)c
  • 尼日利亚(1983)c
  • 毛里塔尼亚(1984)c
  • 喀麦隆(1984)
  • 几内亚(1984)c
  • 乌干达(1985)c
  • 尼日利亚(1985)c
  • 苏丹(1985)c
  • 几内亚(1985)
  • 利比里亚(1985)
  • 莱索托(1986)c
  • 多哥(1986)
  • 布基纳法索(1987)c
  • 布隆迪(1987)c
  • 刚果(布)(1987)
  • 突尼斯(1987)c
  • 特兰斯凯(1987)c
  • 贝宁(1988)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988)
  • 布基纳法索(1989)
  • 埃塞俄比亚(1989)
  • 乍得(1989)
  • 苏丹(1989)c
1990年代
  • 苏丹(1990)
  • 尼日利亚(1990)
  • 赞比亚(1990)
  • 乍得(1990)c
  • 西斯凯(1990)c
  • 文达(1990)c
  • 马里(1991)c
  • 莱索托(1991)c
  • 苏丹(1992)
  • 塞拉利昂(1992)c
  • 阿尔及利亚(1992)c
  • 塞拉利昂(1992)
  • 布隆迪(1993)
  • 利比亚(1993)
  • 尼日利亚(1993)c
  • 博普塔茨瓦纳(1994)c
  • 冈比亚(1994)c
  • 莱索托(1994)‡c
  • 利比里亚(1994)
  • 科摩罗(1995)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995)
  • 塞拉利昂(1996.1)c
  • 几内亚(1996)
  • 布隆迪(1996)c
  • 尼日尔(1996)c
  • 塞拉利昂(1996.8)
  • 赞比亚(1997)
  • 塞拉利昂(1997)c
  • 几内亚比绍(1998)
  • 刚果(布)(1998)
  • 尼日尔(1999)c
  • 科特迪瓦(1999)c
2000年代
  • 科特迪瓦(2001)
  • 布隆迪(2001)
  • 中非(2001)
  • 科特迪瓦(2002)
  • 中非(2003)c
  • 毛里塔尼亚(2003)
  • 几内亚比绍(2003)c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2003)
  • 布基纳法索(2003)
  • 乍得(2004)
  • 苏丹(2004)
  • 赤道几内亚(2004)
  • 刚果(金)(2004)
  • 多哥(2005)c
  • 毛里塔尼亚(2005)c
  • 乍得(2006)
  • 马达加斯加(2006)
  • 几内亚(2008)c
  • 毛里塔尼亚(2008)c
  • 苏丹(2008)
  • 马达加斯加(2009)c
2010年代
2020年代
  • 标记c者为成功政变
  • 标记者为自我政变
  • 无标记者为未遂政变